首页
地址:洛阳市洛龙区开元大道228号
电话:0379-86865098
邮箱:lydsb@sina.com

人文荟萃

主页 河洛史志 > 人文荟萃

五大学说与洛阳——道家学说产生于此

点击:5287次时间:2015-04-07 16:19

古往今来流传于中国的各种宗教中,只有道教是中国土生土长的宗教,它最初的胚芽就是在独特的中国文化土壤中萌生的。正因为如此,道教同中国的历史文化乃至社会生活就有了特殊的关系,如鲁迅曾说:“中国根柢全在道教……以此读史,有多种问题可以迎刃而解。”道教尊老子为教祖,称“太上老君”,老子的著作《道德经》(又称《老子》)是道教徒诵习的主要经典。老子曾长期在洛阳工作和生活,《道德经》是他在洛阳作的。据《史记》记载,老子是周朝掌管档案典籍的史官,他研究道德的学问,他的学说以隐秘不求名声为主旨。老子在洛阳住了很多年,看到周王朝衰落,就要离开,到了新安县的函谷关,守关的负责人尹喜说:“您就要隐居了,请勉为其难为我写本书吧。”于是老子就写了一本书,分上下两篇,讲述道德的含意,共五千多字,老子写完就离开了,从此没有人知道他的下落。老子写的这本书就是现在的《道德经》。《道德经》从问世的春秋战国之交起,一直到现在约2500年的历史中,长期影响了人们的思想和生活。它既是哲学的宝典,又是宗教的圣典;它是被翻译成外国文字种类最多的中文书籍;甚至在20世纪的出土文献中,它现身的次数也是最多的,从敦煌卷子、马王堆帛书到郭店竹简,都可以看到它的影子。《道德经》不是老子偶然写成的,它与老子担任史官的经历、老子长期的思考有密不可分的关系。“道”是《道德经》的核心范畴,“道”的本义是道路,是世界变化的规律,是人类社会要遵循的法则,是世界的本原,道家、道教都以“道”为名,“道”不仅在中国传统哲学中具有极高的地位,而且也深深地影响着整个中国传统文化的面貌。在周代,史官乃是学术的大宗,是知识的渊薮。其最重要的职责是推天道以明人事,就是利用有关天道和历史的知识,充当天子或者侯王的顾问,因此可以这么说,老子因为担任史官这一职务,使他更多地思考了“道”的问题,并最终提出了“道”这一范畴。另外,《道德经》崇尚“柔”,以侯王为中心,富有辩证思维,这些特征也都具有鲜明的史官特色。可以这样说,是洛阳成就了老子,是洛阳缔造了《道德经》。

关闭