首页
地址:洛阳市洛龙区开元大道228号
电话:0379-86865098
邮箱:lydsb@sina.com

人文荟萃

主页 河洛史志 > 人文荟萃

五大学说与洛阳——儒学兴盛于此

点击:5987次时间:2015-04-07 16:39

儒家思想是中国传统文化思想的主流。儒家学说是“修身、齐家、治国、平天下”的学问,是中国古代国家赖以统治的理论基础。儒学的一个核心思想是礼。人类社会是一个有组织的群体,“礼”让我们辨明社会中每个人的身份,明白与这个身份对应的责任和义务,然后按照所应当承担的责任和义务去做人、做事。儒家把整个社会的人与人之间的关系分成五大类——君臣、父子、夫妇、兄弟、朋友,这就是“五伦”。这五种关系里面的每一个身份都有它的职责,做父母的有父母的职责,做子女的有子女的职责等等。通过礼的教育,明白每人的身份以及这样的身份应该承担的职责,自觉地实践自己的责任和义务。如果每个人都做到尽伦尽职、尽伦尽责,社会就有序了,就和谐了,就安定了。儒家学说的“礼”是在“周礼”的基础上建立的。周公姬旦制定了周礼。周本来是西部的一个小邦,经过季历、周文王、周武王等几代人励精图治而逐渐强大起来,商朝末年,纣王荒淫无道,周武王联合其他邦国,发动牧野之战,一举把商灭亡。周武王虽然占领了商的京畿,但是还远没有取得平定商朝全境的胜利,他因此忧心忡忡,夜不能寐。第二年周武王就去世了,他的儿子成王年幼,由周公旦摄政,不久,三监、武庚和东夷就发动了叛乱,周朝的东土几乎完全失去。周公率领部队经过三年平定了叛乱,国家又恢复了统一。接着,周公于洛阳开始建设东都,同时在夏礼和商礼的基础上制定周礼。周成王七年,洛阳东都建设完成,并举行了盛大的庆功礼式。这次的活动集合了四方诸侯,统一了他们的思想,而殷商的贵族也在参与中受到了震慑和鼓励,消弭了反叛复国的念头。这次在洛阳举办的典礼是周朝的开国大典,被称为“元祀”。儒学的另一个核心思想是仁。仁源于周公提倡的“德”。商朝的人崇奉天命,认为“天”是宇宙中掌控一切的最高主宰,人间的一切盛衰兴亡、祸福得失都是“天”的意志体现,如商纣王曾说:“我的命运难道不是早就由上天决定了吗?”在周王朝推翻商王朝之后,周公看到天命不是固定不变的,上天所眷顾的永远是勤勉、爱民的人,从而提出了“敬德保民”的理念,也就是说,要时时警醒,不忘自身道德修养,把百姓的疾苦挂在心上;不贪图安逸享乐,勤于政事,以美好的德行做人民的表率,只有这样才不会失去人民。也就是说,政治管理需要符合道德原理,君主个人应当具有美德,只有这样,王朝才会持久。周公的儿子伯禽被封到鲁国,鲁国是周公礼乐文明、德治思想的嫡传。从此,以德、礼为主的周公之道,世代相传,到了春秋末期,出生于鲁国的孔子才有了以仁、礼为内容的儒家思想。孔子非常崇奉周朝的历史典籍和礼乐制度,曾不远千里到洛阳造访老子,以考察“礼乐之原”和“道德之归”。孔子一生都主张恢复周礼。他说:“周朝的礼仪制度是在夏、商二代的基础上演变发展而建立起来的,是多么丰富而完备啊。我遵从周朝的制度。”“努力约束自己,使自己的行为符合礼的要求。如果能够真正做到这一点,就可以达到理想的境界了。”孔子对“敬德保民”的思想也有深切的领悟,他说:“以道德教化来治理政事,就会像北极星那样,自己居于中心,而群星都会环绕在它的周围。”正是因为周公对儒家学说的影响,孔子之后的儒家代表人物孟子就把儒家学说称之为周公、仲尼之道,荀子则以周公为第一代大儒。在一个国家或民族文化发展过程中,历史赋予古代某些人物以巨大的文化选择权能,他们的思想方向决定,或者在相当程度上决定了后来这一国家或民族的文化与价值的方向,从而对后来文化的发展产生了决定性的作用。没有周公在洛阳的制礼作乐就不会有传世的礼乐文明;没有周公就没有儒家的历史渊源,没有儒家,中国传统的文明可能是另一种精神状态。

关闭